太極靈修

TAICHI SPIRITUALITY

進入太極拳最高領域

一般人修鍊太極功夫,只停留在強身健體的養生,或踢打摔拿的實戰層面,殊不知修心才是最高境界。基督徒重視「靈修」,通過靈修可「與主契合」而做到「天人合一」。並藉修鍊太極功夫為途徑.獲取心靈上的平安與喜樂.體認上主的臨在。

訪問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志明神父

何比蒂撰文

在香港練習各式太極拳的人,多以健身,或追求內家拳實用的奧秘為目標,太極拳頂峰層次的靈性修鍊則多被忽略。這種心靈的修鍊,竟由一位天主教神父在默默的研究中,獲得巨大的發現,並在教會內推廣多年。本文專訪天主教香港教區副主教陳志明神父,多方面探討太極拳與宗教靈性的問題:怎樣通過「太極靈修」以達到心境的平和,涉足靈性的最高境界?又如何將艱辛的108式太極拳,順序重排成簡易的「繁衍太極拳」?

拳學經歷

自小熱愛運動的陳神父,七歲始習洪拳。1966年進入修道院後,每當聖誕聯歡都會湊興表演拳術,得外號「功夫陳」。及晉鐸後,有感群體運動的困難,若要選擇一個適合一個人或多人操練,要不受天氣影響,又可在狹窄環境下,仍可操練如意的運動,則太極拳術莫屬。陳神父故此跟隨了黃星照老師學習楊式太極拳,當年同學多人,最後能堅持下去的只他一人。稍後陳神父跟隨另一位劉太太學習吳家太極拳及太極劍,以至1983年,得到吳家太極吳鑑泉的關門弟子楊華彪師傅傳授。楊師傅非常注重理論,教拳時常提到哲理人生。 

「太極靈修」的產生

陳神父在參加一次離島的避靜中,曾仰望天空,發現了一個奇特的景象,天空上隱若太極的標誌,於是腦海浮現出太極與靈修結合的意念,他即時感到是天主的啟示。在一次家庭聚會中,又認識了練習太極拳的姚友鴻師傅,於是志同道合於1985年共同研究,藉「太極靈修」傳揚福音,活出信仰。

早在1974年陳神父在聖若瑟聖堂時,已開始教授外籍教友學習楊家太極拳。自1985年後陳神父所到之處,均有舉辦「太極靈修」班。89年出版《太極靈修通訊》以「太極靈修聖母圖」作為該通訊的標誌,並與姚師傅改編成一套21式「繁衍式太極拳」。1994年姚友鴻師傅將其神哲學畢業論文輯成《太極靈修》一書,書銷香港、東南亞、美加各地。在過往十年間,他倆教出眾多學員,包括不同年齡、國籍、教內教外的人士教友及基督教牧師等。 

「太極靈修」的課程

一. 耍拳

1.    先入靜,祈禱,誦念天主經或太極歌,以進入祈禱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狀態,洗淨耍拳的動機及目標,使學者易於全身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入,高度集中,心神內歛。藉此達到身心接近及體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驗天主 的臨在。

2.   熱身運動

3.   小息,輕鬆的互動交談

4.   教授新招式

5.   靜默復原

6.   祈禱

二. 默觀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靜坐,讀經,默記聖經金句,後入靜,讓聖言進入心中, 在集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體鍛鍊時舉心向上,感恩、讚頌。
 

三.   太極靈修

           講解太極拳拳經,由中國哲理探求天地萬物如何配合,人和造物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主的關係如何融成一體。
 

在練拳前,學員先站樁,誦如下經文,進入預備狀態。「仁慈的主,賜我恩寵,心神內歛、虛實分明、動靜清楚,中正安舒,以上所求,靠主之名,亞孟。」或誦念「仁慈上主賜我恩,頭頂足平尾閭收,胸含背拔肩肘沉,腰轉膝定丹田實,五行八卦三合圓,以上所求,靠主之名,亞孟。」

如何才能掌握「太極靈修」?

陳神父引用拳術諺語:「入門引路須口授,功夫無息法自修。」首要是恆心,每日堅持練習,這是對自己的承諾;做任何事都要全心全意去做好;要自己體驗。「太極靈修」亦是以拳為主,太極拳是方法,目標才是最重要。為了專一,不滲入其他拳術,開始時也不練習難記的傳統108式而練21式,就是像一根針,要求插得深,旁間枝節少,才有深度及專注。

太極拳是內家拳,除活動肢體,最重要是精神修鍊。故多藉宿營聚會,以靜修,自我反省。自己去體驗,增進思維,累積經驗,觸動內心世界。 

甚麼是「太極靈修」?

「靈修」是人靈魂的修鍊,使人轉化達到聖德的絕頂。靈修的廣義是修身,即「明明德、親民、止於至善」《大學》。本義是:生活的質素(Quality of Life)。是個人的修為,動態的進展。宗教的含義是透過聖經、禮儀、聖神、氣意,藉著基督,偕同基督,與天父契合的圓融境界。

藉天主的能助,將靈修生活化,常在心中。就像魚與水的關係,水在魚的周圍,包圍裹著魚,魚本身卻是活在水中。這個觀念,又像一個四方框,觀點可以由四周四角向內看,亦可從中心向外看。

如人飲水,冷熱自知,這些卻是要個人親密的接觸才能體會。這圓融的經驗好像手執一片糖,若不放入口中品嘗,又那知它的味道?

拳術講:「行住坐臥,不離這個」。同祈禱一樣,要溶化在每日心中。 

太極至高境界的途徑-認識自我

兩年前陳神父從羅馬進修回港,第一件事是反躬自問:究竟想做甚麼?以後的路向及方針是怎樣?

他認為:

1.  先要重新及加深了解自己;讓他人認識自己。
       2.
  
幫助他人更認識基督。

全世界的哲學家最終關懷的都是解決「我是誰」(Who am I)的問題?派別的衍生只是不同學說的演繹而耳,人生的方向是什麼?(按:李小龍也曾寫過具代表性的一首詩「我是誰」。)究竟真我是怎樣的?物質上可以請問旁觀者,我的態度是如何?但最終必須在天主眼中看自己,我是天主造的,從聖經、教會、禮儀、再看自己,我的價值就全面了。

習拳也是認識自己,創世紀載:「每人都有他的存在價值。」所有的挫折,只是過程,坎坷是經驗。好像我們穿了外衣,自我被外在的一層物質掩蓋,究竟自己的本身是如何?陳神父平日除應付超量的工作,如何在煩忙中能保持平靜祥和,如何真正“加入生活的動與靜”,這是一種自我的挑戰。 

太極至高境界的體驗-天人合一

以身為身體的鍛鍊,首為思維的修鍊,心為心靈的感應,從而潛移默化。太極靈修者必先修鍊好太極拳,達到無為無不為的順應自然的境界,並在日常生活中貫串太極的精神,做到「生活太極化」。再出太極的哲理而修身,達到「止於至善」的境界,並在生命的歷程中貫串太極的精神,做到生命太極化。再通過聖事而聖化,達到成全的「天人合一」的圓融之境。 

太極拳修鍊重意,是輕鬆自然地去耍,可稱為「靈耍」。靈耍自然而放鬆,放鬆則入意,入意則能隨心所欲。放鬆則易守靜而心神內斂,守靜則靈性充溢,能虛其心則道集於懷。太極靈修者以誠敬的心靈,謙虛的心態,清逸的神韻,澹泊的靜趣,豁達的風骨,高遠的憧憬去耍太極拳,涵泳其中意境,讓聖神的氣息輕輕入我內,內忘其心,外忘其形,藉基督而融入宇宙萬物之中,回歸天父與祂契合:「天人合一」。 

拳道與人生修鍊

大部份人練習太極拳,均以興趣、強身、技擊為目標,故易放棄或停留在形、勢、勁的階段,若要進一步提高,必須確立更高層次的目標,除練好拳械、拳經外,更須探討中西哲理。

老子曰:「人法地、地法天、天法道、道法自然。」(《道德經》25)天地人合稱三才,皆以道為法。人無法不立,事無法不成。法重師承,傳授有法,尤須得到同侶,是師、同門、拳友、彼此交流,一起成長。

修鍊內容可分動機、過程、結果三個方向。太極拳之修鍊又可分「形、勢、意、勁、氣、神、靈」七個階段。 

:指隨師依樣學習外形。即定勢,靜止的姿勢。由虛領頂勁,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肩墜肘、含胸拔背,鬆腰垂臀、足平膝定而至中正安舒之效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果。

:是形與形間之變化,如由點而成線而成圈的不斷,由放鬆、緩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慢、均勻而達輕靈圓活之效果。

:人體為骨肉支架,孤形之動作不易做到,則以意識帶領全身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部完成所想象之效應。

:是集中、有目的、有方法、有焦點的能量,像光管的光分散,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射燈聚焦而集中,產生強能量。勁是經身體重量、力量及肌肉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收縮而產生,是提高太極效果之法。

:古語云:氣聚則生,氣散則死。氣為生命之動力,人之能動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靠氣,無氣只是肉體軀殼。氣在經絡中運行,可藉有意識的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鍛鍊而加強其質量和運用。

中國的氣,其實在別的宗教也存在及類同。創世紀第二章第七節裡提到,天主造人時「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,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氣,人就成了一個有靈的生物。」這口天主之氣,是天主的神,含呼吸、風、精神之意,亦基督在復活當晚遣發聖神時,向宗徒們噓的一口氣。給了精神與力量。中國人所稱與生俱來之元氣。

:即精神,太極拳可提昇精神意識境界,超越生活層面。

:超越物質,才能與天主接觸。 

以這七件事助你淨化自己,像聖保祿一樣,向神人合一,由主動到被動,處平常心,默觀,做什麼也是一種化境,任何宗教與生活是分不開,一分離就有偏差。 

簡單易學的「繁衍式太極拳」

陳神父及姚友鴻師傅,如何及用那個拳套教授學員?姚友鴻師傅是吳家太極拳嫡糸吳大新的入門弟子,教拳多年,發覺要學員在短期內學曉傳統108式,是非常困難,每使學員望而卻步。如採用國內流行的簡化廿四式太極拳,鑑於其拳式是將傳統拳之次序調亂和固定,對拳套的貫串順序及以後進修108式時有先入為主的困難。

「繁衍式太極拳」是從108式中將有代表性及較易學的招式抽出貫串縮減成21式。只需十六小時學完,練時八分鐘。經十年實踐,成就顯著。  

「繁衍式太極拳」套路如下:

  .   太極起式

  .   摟膝拗步

  .  如封似閉

  .   倒攆猴

  .   海底針

  .  扇通背

  .   翻身撇身捶

  .   退步搬攔捶

  .  上步攬雀尾

  .   單鞭

十一. 雲手

十二. 高探馬

十三. 左右分腳

十四. 轉身蹬腳

十五. 野馬分鬃

十六. 玉女穿梭

十七. 下勢

十八. 雙擺蓮

十九. 彎弓射虎

廿  .   撲面掌

廿一. 合太極

太極拳的實用技擊觀

一個信徒練太極拳,能否注重技擊?與基督的戒命是否相矛盾?「太極靈修」亦講究使用法,練拳講「體、用、術、德」。即身體力行,實用,藝術及德行。在傳授時也會說明用法以明確手腳的方位,但過份著重實用易生「狠」心,與心境詳和的德行是相違背的。

太極拳也講「捨己從人」!馬竇福音5:38-48曰:「你們一向聽說過:『以眼還眼,以牙還牙。』我卻對你們說:『不要抵抗惡人;而且,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,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。』」

在與拳友推手時,是引證兩人之關係,有愛心容忍,無傷人之心。注重拔動對方重心,控而不發,推而不傷人,是仁者之拳,是太極拳至高境界,成全完美的愛德。習太極拳,會表露一個人的內心,心狠則動作狠,耍拳在有意無意之間,不刻意,就會從心底出現。可謂:「拳無拳,意無意,無意之中是真意。」

太極拳最高境界是「無招無式」,「無」是道家觀念,放棄自己一切,處大自然。由動而靜而無。修鍊就如金字塔,由闊而收窄達到頂峰。 

傳承與發展

陳神父認為每個人都應有健康體魄,疾病來臨前,先做好防禦,洗淨心靈,增進樂己愛人之德。故此授拳要悉心全意傳授。

主給我們,是毫無保留的。我交出去,亦毫無保留。每個人都要向這目標追求,所謂:生命人人有,要知如何去豐富它。

「太極靈修」班目前在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區中心、維多利亞公園、教友牧民中心內研修。筆者續問這「太極靈修」的理念有否在公教學校加入課程?陳神父說:這視乎每位校長對太極拳的認識了﹗

本文轉載自「香港武藝」2001年秋季號,並得到作者何比蒂及陳志明副主教的同意刋登。